EN
400-139-4349
河道底泥原位修复
发布时间:2025-08-18

一、技术原理: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

河道底泥原位修复技术通过激活土著微生物、优化底泥物理结构及化学调控,实现污染物的就地消减。其核心原理包括:

生物降解:利用底泥中土著微生物(如硝化菌、反硝化菌)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分解为CO₂和H₂O,同时通过硝酸盐缓释技术(如SedCaN颗粒)驱动硫化物氧化,消除黑臭物质。

物理重构:通过底质粒径级配优化设备,将细颗粒底泥与粗砂混合,形成稳定结构,抑制污染物再悬浮。

化学固定:投加固化剂(如SD—Ⅰ型药剂)与重金属发生吸附、沉淀反应,降低其生物有效性。

二、核心技术体系与设备

1.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菌藻协作系统:在佛山深村涌项目中,通过定向驯化土著微生物并撒播菌胶体,构建“泥-水”好氧微生物群落,使黑臭水体9个月内达标。

超纳米气溶复氧:湖北祺润生态技术通过富氧水注入底泥,45天内使底泥有机质下降29%,总磷释放速率降低90%。

2.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原位固化稳定化:宁波慈溪项目采用强力泥下搅拌器与固化剂输料系统,日处理量达500m³,固化后底泥抗压强度达标,直接用于施工便道。

电动力学修复:通过电极板施加直流电场,驱动重金属离子定向迁移并集中处理,适用于小范围高污染底泥。

3. 联合修复技术

“泥水分离-定向驯化-菌种撒播”设备:在广州猎德涌治理中,结合底泥矿化剂与多廊道菌群驯化设备,实现底栖生物多样性提升35%,沉水植物覆盖率达80%。

1755484203613.jpg

三、技术优势与政策契合

生态友好性:避免清淤导致的二次污染,保留底泥生态功能。如东莞某小流域项目通过SedCaN颗粒投加,节省清淤量60%,水体COD下降86%。

经济性:佛山深村涌项目投资较传统清淤降低40%,深圳福田河项目通过底质重构技术节省土建成本。

政策适配性:符合2025年《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要求,享受中央财政50%-80%的补贴,助力“美丽河湖”建设。

四、典型应用案例

案例1:佛山深村涌黑臭底泥治理

技术路径:SedCaN缓释颗粒注入+清洁河沙覆盖

效果:底泥有机质下降30%,全氮减少88%,水体氨氮浓度降低65%,获“2021年度广东省环境保护优秀示范工程”。

案例2:广州猎德涌生态修复

技术路径:低水位运行+菌藻共生系统

效果:生物多样性提升55%,DO浓度达Ⅱ类水标准,实现“水清、岸绿、鱼游”的生态景观。

案例3:宁波慈溪河道固化工程

技术路径:原位固化稳定化系统

效果:日处理量500m³,固化后底泥直接用于路基,避免外运污染。


安徽淳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上海路188号中建智立方二期C座
服务热线: 400-139-4349
邮箱: Trafo_01@163.com
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