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400-139-4349
医院一体化污水设备
发布时间:2025-08-19

概述

医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专为医疗废水特性设计的集成式水处理系统,整合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消毒及污泥处理功能。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物理、生物、化学多级协同工艺,高效去除医院污水中的病原体、有机物、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该设备以模块化设计、高自动化程度及紧凑占地面积,成为中小型医疗机构及综合医院污水处理的理想选择。

原理与技术路径

1. 预处理阶段

物理拦截:通过格栅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如纱布、药瓶碎片),调节池均衡水量水质,降低后续处理负荷。

沉淀分离: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去除可沉降的泥沙及悬浮固体,减少生化系统污泥产量。

2. 生化处理核心

活性污泥法(A/O工艺):污水依次进入缺氧段与好氧段,缺氧段反硝化菌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好氧段好氧菌分解有机物并氧化氨氮,实现同步脱氮与有机物降解。

MBR膜生物反应器:结合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技术,膜组件高效截留活性污泥及病原体,提升污泥浓度至8000-12000mg/L,强化处理效率,出水可直接回用。

3. 深度消毒保障

紫外线消毒:利用254nm波长紫外线破坏微生物DNA结构,杀灭率≥99.9%,无化学残留。

二氧化氯消毒:通过强氧化性快速灭活病原体,余氯自动监测系统确保排放余氯达标(非传染病医院≤0.5mg/L,传染病医院≤1.0mg/L)。

4. 污泥处置闭环

浓缩脱水:污泥经重力浓缩后,采用叠螺机或板框压滤机脱水至含水率≤80%,减少体积与运输成本。

危废处置:脱水污泥按《危险废物名录》要求,交由专业机构焚烧或安全填埋,避免二次污染。

设备组成与模块化设计

模块功能描述技术参数
预处理单元格栅、调节池、初沉池格栅间隙≤5mm,调节池停留时间4-8h
生化反应单元A/O工艺池、MBR膜组件MBR膜通量10-15L/(m²·h),HRT 6-8h
消毒单元紫外线灯管阵列、二氧化氯发生器紫外线剂量≥30mJ/cm²,ClO₂投加量3-5mg/L
污泥处理单元污泥浓缩池、叠螺脱水机脱水后污泥含水率≤80%
智能控制系统PLC自动控制,配备pH、DO、余氯在线监测远程监控,故障自动报警


核心优势

高效稳定:COD去除率≥85%,BOD去除率≥90%,粪大肠菌群数≤100CFU/L,远低于国家标准。

占地紧凑:模块化集成设计,占地面积仅为传统工艺的1/3,可直接地埋或置于室外,节省土地资源。

智能运维:PLC控制系统实现液位、曝气、消毒剂投加全自动化,年运行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30%。

安全可靠:密闭式设计防止病原体泄漏,余氯自动反馈调节避免过量投加,适应放射性污水预处理需求。

灵活适配:可处理综合医院(500-1000床)、传染病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等不同规模污水,支持含特殊药物(如化疗药物)的深度处理。

应用场景

综合医院:处理门诊、住院部、洗衣房等混合污水,适应有机物、病原体复杂成分。

传染病医院:强化消毒环节,采用“A/O生化+紫外线+二氧化氯”双重消毒工艺,阻断疫情传播路径。

小型医疗机构:如牙科诊所、社区卫生站,设备小型化设计满足低水量(5-20m³/d)、高水质要求。

医疗科研机构:处理实验室含重金属(如X光洗印废水)、化学试剂的污水,通过活性炭吸附等深度处理达标。

结论

医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以技术创新与模块化设计,解决了传统分散式处理占地大、效率低、运维难的问题。其高效、智能、安全的特点,不仅保障了医疗机构的环境合规性,更为公共卫生安全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提供了坚实支撑。随着环保标准趋严及医疗机构规模化发展,该设备将成为医疗废水处理领域的核心解决方案。


安徽淳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上海路188号中建智立方二期C座
服务热线: 400-139-4349
邮箱: Trafo_01@163.com
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