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工业园区涵盖新材料、化妆品、食品制造等多种产业,会产生各类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其中,化工废水(如聚酯类、酯化类等新材料废水)属于高浓度废水,COD 浓度值大多上万,此外还有化妆品废水、食品废水等。园区普遍采用雨污分流制,将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单独收集处理,经处理后排入综合调节池。若未经收集处理直接排入受纳水体,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二、废水来源及水质特点
水量水质不均衡:废水排放随生产企业作息时间变化,排水时间不定,导致水量水质不均衡,污水浓度波动大,给污水生化处理稳定性带来挑战。
总氮处理需求:部分地区对废水处理的总氮排放有要求,处理工艺中需考虑设置缺氧池。缺氧处理工艺的选择需依据化妆品废水和食品废水的实际占比。化妆品类废水大多缺少氮磷,而食品废水氮磷含量富余。若化妆品废水占比较大,综合考虑建设成本,可不设缺氧池;若处理食品废水,则需根据具体类型再做决定。
不同废水特性:
化工及新材料废水:如聚酯类、酯化类废水,COD 浓度值高。
化妆品废水:含有大量乳液,加药混凝絮凝后会产生悬浮物。
食品废水:含有高浓度动植物油类、食物残渣、面粉及表面活性剂等,污染物浓度高,且易腐败产生酸臭味。
三、污水处理工艺分析
主要处理方法:
物化法:如气浮、混凝沉淀等,对废水预处理效果较好,但会产生较多污泥。
生物法:包括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具有无二次污染的特点,但前期投资造价高。
化学氧化法:如芬顿、次氯酸钠氧化法,运行成本高。
具体处理流程:
预处理:根据废水来源分开收集,进行简单隔除或加药处理,作为预处理步骤。
综合调节:将预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水质水量混合,调节至适合生化处理的温度、pH 值,并补充适量营养物质。
生化处理:采用“厌氧 + 接触氧化”工艺。水解酸化作为厌氧处理的一、二阶段,控制在水解和酸化阶段,目的是提高废水生化性,利于后续生化处理,同时去除部分 COD。经过水解酸化的废水进入接触氧化池,确保好氧正常运行,通过好氧池进一步处理,将有机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等去除。
深度处理:为确保出水稳定达标,在后续增加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运行成本。